视哥为大家奉上各乡镇起源
拿走不谢哦~
桐
山
街
道
左右两溪夹流,亦名桐川。位于福鼎市中心偏北,东至桐山溪,西至叠石乡、管阳镇,南至桐城。年,下辖6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面积31.65平方公里,总人口5.24万人。
桐山作为福鼎县治驻地,已有多年历史。明嘉靖三十八年(年),高姓人在此筑石堡御倭,称桐山堡。清康熙八年(年),总兵吴万福奉文发帑缮筑,设游导,调入府兵驻扎,置桐山营。福鼎建县前,桐山为霞浦县劝儒乡廉江里十七都,为海防重镇。乾隆四年(年)置福鼎县,以桐山营旧堡为城,为直属在坊。民国时桐山设区,民国29年(年)改桐山镇。年,桐山初为县辖镇;同年11月改为桐山区;年11月复为桐山镇;年8月,成立桐山人民公社;年7月复称桐山镇;年10月改称城关公社;年8月从城关公社划出4个街道、3个大队,恢复桐山镇;年10月福鼎将桐山镇和桐城镇合并后划分出桐山、桐城、山前3个街道办事处。
桐山紧临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北距温州市区和温州机场95公里,南距福州公里,交通便捷。坐落在鳌峰山与烟墩山之间的一块狭长的冲积平原上,南北长、东西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溪流桐山溪、龙山溪从镇区两侧穿过,汇入沙埕港。桐山溪又叫水北溪,该水系发源于浙江省泰顺县雅阳镇,是福鼎市流域面积最大的溪流。主河道长度为50.4公里,流域面积达平方公里。桐山有耕地面积亩,主要以水稻、番薯、茶叶等农作物为主。工业以化油器生产为主。年,街道工农业总产值12.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0.89亿元,被中国机械联合会授予“中国化油器名城”称号。
桐山名胜古迹主要有:明代建造的“香山亭”、“马仙宫”。位于城北桐北溪畔的双髻山最高处的一览轩,南宋朱熹曾在此讲学。建在城西鳌峰山顶的昭明寺,寺内有1座空心七极浮屠,皆系梁大通元年昭明太子所建。龙山霁雪、石湖春涨、御屏积翠、双髻凌云、栖林烟雨、莲花曙月、罾坪渔火、玉塘秋色、昭明夕照、圆觉晓钟合称为桐城十景。
桐
城
街
道
位于福鼎市偏南、市城近郊,东至桐山溪,南至点头镇,北、西北邻桐山街道办事处,西南连管阳镇。年,下辖7个社区15个村委会,面积65.05平方公里,总人口6.35万人。
桐城原为桐山境域的一部份,年初期,属桐山区;年1月属镇西区;年属桐山镇;年属桐山人民公社;年6月属城关镇,年4月属桐山镇;年属桐山人民公社;年10月属城关公社;年7月从桐山公社划出19个大队成立桐城公社;年改称桐城区,年改称桐城乡,年3月改称桐城镇;年撤镇成立桐城街道办事处。
桐城街道属沿海丘陵地带,背山靠海,地势自北向西南倾斜,滨海地方为冲积小平原,有大小山峰30多座,海拔高度均在米以上,最高的鳌峰山海拔米。主要河流有桐山溪、三门溪。桐城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亩,经济作物有茶叶、花卉、药材、福鼎芋等,福鼎芋是桐城的主要特产,学名为槟榔芋,亦称山前芋;工业有汽摩配产业、环保型纺织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年,街道工农业总产值17.3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7亿元。因位于市区发展中心区域,各项功能配套设施齐全。
年,辖区有商业网点家,超市65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23个。体育中心、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各1处,城市社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6处,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10.6万册。
幼儿园19所,中学3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座,城市公交站点28个,建有新农村客运点6处。桐城现有土桥、敏岭2座水库,有日供水吨的自来水厂1座,有22万伏变电站、11万伏变电站各1座,水电站2个。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集中处理厂1座。主要风景有“桐城八景”、资国禅寺和省级文物保护点玉塘古堡。
山
前
街
道
地处福鼎城东的城乡结合部,东倚烟墩山,西邻桐山溪,南接前岐镇,北连贯岭镇,是福建与浙江边界的重要窗口之一。年,下辖石亭社区及10个村委会,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总人口2.62万人。
年称山前乡,年为山前大队,年设山前村委会,属桐城镇管辖,年桐山与桐城合并后撤镇分设桐山、桐城和山前办事处。
山前地处沿海丘陵地带,背山靠海,地势由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区域为丘陵,滨海内侧为冲积小平原。属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有桐山溪、后胆溪和双岳溪。水陆交通畅便,温福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国道线、省道沙吕线贯穿全境,增坪、灰窑两座码头担负着福鼎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海上交通及货物运输。
农业以槟榔芋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槟榔芋(俗称山前芋)是福鼎特产,山前村村民始种于清同治年间,用该芋制成的“芋泥”、“芋雕”为宴席名菜。
年,国家经贸部正式命名为“福鼎芋”,列为出口商品。境区内有双岳和铁塘工业项目集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35家。年,街道工农业总产值13.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86亿元。南阳烟墩、双髻凌云、罾坪渔火为辖区主要景点。
沙
埕
镇
因沙埕水深坡平,两岸山崇岭峻,相夹如门户,别称沙关。位于福鼎市东南部,福建省沿海最北端,北界佳阳乡,东北与浙江苍南毗邻,西南毗连店下镇,东南临东海,为闽、浙、台三省沿海交界的边缘地带。年,辖3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陆地面积38.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0公里,总人口3.53万人。
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四都,福鼎置县后属福鼎二十都。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开埠。民国初为沙埕区,民国29年(年)设沙埕镇,民国35年改称沙埕乡。年6月属前岐区;年5月从前岐区划出成立沙埕区;年8月,成立沙埕人民公社;年6月恢复沙埕区;年12月,成立沙埕人民公社,年改为沙埕区;年复为沙埕镇。群众生活习俗与闽南地区相近,上半区通用闽南语下半区闽南语和福鼎方言混用,台山岛通用长乐话。
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称沙埕港可与荷兰的鹿特丹港相媲美,位列当时中国十大名港第三位。沙埕港港域纵深36公里,主航道水深25米以上,最深处达45米,可利用海岸线28公里,岸线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东距台湾基隆海里,南距福州马尾港海里,北距温州市86海里。公路直通福鼎城关以及浙闽各地,水路交通方便,建有沙埕中心渔港和鹭鸶礁等多座客货码头,有锚地10余处。
沙埕经济收入以渔为主,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带鱼、鳗鱼、鳓鱼、龙虾、鲳鱼、马鲛鱼、龙头鱼、梭子蟹、鳗鲡苗以及人工养殖的鲈鱼、白鳘、对虾、青鲫鱼、海带、羊茜菜、紫菜、贻贝、蛏、蛤、青蟹、大弹涂鱼等,因大围缯捕鱼、远洋灯光捕鱼而闻名,是福鼎渔业大镇,水产品年产量7.5万吨,占福鼎市渔业总产量55%以上。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9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7.01亿元。
沙埕是全国著名的群众体育之乡,水上运动得天独厚,被确定为“全省OP帆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民间传统活动有铁枝、线狮、踩高跷、划龙舟。年,沙埕铁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
岐
镇
原是个港口,先前浙江明矾大都经此水路转运国内外。地处福鼎市东北部,东南与佳阳乡接壤,西南与店下镇隔海相望,西与山前街道、贯岭镇毗邻,东北与浙江苍南县接壤。年,辖2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辖区面积99.4平方公里,总人口4.54万人。境内通行闽南方言。
前岐,三国时期属建安郡,晋属温麻县,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六都,清乾隆四年(年)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一都。民国初设立前岐区,民国29年(年)改设前岐镇。民国38年6月(年6月)设前岐区;年,成立前岐人民公社;年6月复为前岐区;年8月复称前岐人民公社;年复为前岐区;年复设前岐镇;年,划出佳阳、后洋、周山、佳头、龙头湾、上俺、三丘田、安仁、象洋、蕉宕、罗唇、双华等12个村,设立佳阳乡。
前岐大部分区域为丘陵,滨海地域为冲积小平原,海洋性气候显著。境内主要有前岐溪、照澜溪和双岳溪。其中照澜溪为跨省界溪流,发源于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溪流长21.9公里,在福鼎市境内流域面积14平方公里,溪流长7.5公里,最后注入沙埕港。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砂矿产、泥灰岩、建筑用花岗岩等。
前岐是福鼎市典型的农业大镇,耕地面积达亩,特色农产品有福鼎四季柚、马兰草席、白色双孢蘑菇、东魁杨梅、水蜜桃、花椰菜、紫皮大蒜等。前岐四季柚是福鼎地方名贵特产,在前岐种植已有多年历史,年,被评为全国名柚第四名,历次全国柚类评比,均获“优质果品”称号,被人们誉为“世界奇果”,前岐因盛产此果被誉为“四季柚之乡”。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5亿元。
前岐镇妈祖文化氛围浓厚,民间地方特色文艺有打马灯、唱嘭鼓、木偶戏等,其中前岐马灯被列入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岐阳古街历史悠久,柯湾桃花为近年城郊旅游新宠。
点
头
镇
为宋理学家孙龙坡先生之故乡(今名孙店)。店头乃孙店之外头,“店头”与“点头”方言谐音,后意为“魁星拿笔一一点头”,民国时期改为今名。位于福鼎中部,东临沙埕港、西北连管阳、南接白琳、西南与柘荣县为界、东北与桐城街道办事处相邻。年,辖3个居委会、18个村,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总人口4.26万人。
点头唐宋时属长溪县昆田境,元至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遥香里二十都,福鼎置县后,改为福鼎县十五都。民国初期为点头区,民国29年(年)设点头镇。年改为点头区,年8月改设点头人民公社,年6月恢复点头区,年6月复为点头人民公社,年复称点头区,年点头区改为镇建制。
点头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矿藏资源主要有普照花岗岩和梅花辉绿岩。拥有耕地面积亩,形成以粮食为基础,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养殖为龙头的农、林、副、渔综合开发格局。点头镇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的源产地,茶叶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拥有茶园面积亩,其中无公害茶园基地2万亩。全镇工业企业多家,尤以茶叶加工企业为最,已形成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济体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71亿元。
点头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年前的马洋古人类遗址、宋代长溪知县孙宥及长子宋代理学家孙调古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妈祖天后宫、连山清代古民居、清代举州禁赌碑、近代辛亥革命元老朱腾芬先生故居等。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及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头妈祖信俗。
磻
溪
镇
磻溪,曾称半溪,亦称半街。位于福鼎西南部,东邻秦屿、西北界柘荣县,南接霞浦县,北连白琳。总面积.79平方公里,是福鼎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福鼎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年,下辖18个村委会,总人口2.95万人。
磻溪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望海里九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三都。民国初为磻溪区,民国29年(年)设磻溪乡。年6月属点头区,年6月属白琳区,年5月设磻溪区,年8月成立磻溪公社,年改设磻溪区,年6月又成立磻溪公社,年复为磻溪区,年改为磻溪乡,年11月撤乡设镇。
磻溪素有“福鼎屋脊”之称,有大小山峰座,千米以上的有青龙山、牛桐坡、葫芦门冈头、流米仔、大尖顶等。山地多为黄壤覆盖。茶叶、竹木资源丰富,拥有林地面积28.5万亩,无公害茶园2.8万亩,森林覆盖率88%以上,被誉为“绿色明珠”。主要溪流有赤溪、磻溪,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万亩,有水库15座,灌溉亩。桑园水库库容万方是福鼎最大的水库,桑园电站装机3.75万千瓦,是福鼎最大的水电站。境内清山碧水,水质优良,九鲤溪流域曾多次出现濒危物种——桃花水母。土特产有大白茶、大白毫、早逢春等茶叶。
磻溪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厚的人文。磻溪曾出过1名武状元,4名文进士,举子秀才不胜枚举,留下了许多诗章、文物,现有县级文物保护点17个。建成于宋嘉定年间的双魁书院是福鼎最早成立的学府之一,培养了许多人才,薪火相传,至今磻溪仍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时有学子考入清华和北大。
磻溪大洋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拥有美丽婉约的桑翠湖,苍劲古朴的原始森林,以及万亩竹海、万亩高山草甸、天洲溪、瀑布群等10多处景点,有“水尾飞瀑”、“章边岩洞”、“双溪步月”、“九里寻香”、“盘溪九曲”等名胜古迹以及红色纪念地--闽医院旧址。
嵛
山
镇
位于福鼎东南海域中,东北望七星列岛,西隔烽火岛,西南为北澳岛。由大小嵛山、鸳鸯岛、银屿、鸟屿等11个岛屿组成,绘制于地图上的地名是福瑶列岛,列岛中以大嵛山为最大。下辖5个村委会,总面积25.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0.12公里,总人口0.55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
嵛山,唐宋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元至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擢秀里,清乾隆四年(年)福鼎置县后,大嵛山以北岛屿归福鼎县,小嵛山以南岛屿归霞浦县;民国时属福鼎秦屿区。年11月设嵛山乡,年分为东角、芦竹两个乡。年1月改属霞浦海岛区。年10月归福鼎,为嵛山乡。年成立嵛山人民公社,年改为嵛山区,年复为嵛山乡,年撤乡设嵛山镇。
嵛山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闽浙渔场,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有海洋鱼类多种。渔业是嵛山岛传统的主导产业,80%以上群众从事渔业捕捞及相关产业。境内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广播电视覆盖率%,手机网络信号辐射范围遍及全岛及周边广阔海域。年架设的全长13.9公里的10KV海底电缆供电工程,实现了与大陆电网并网。拥有完备的渔港体系和环岛交通路网,建有二级渔港码头1座、陆岛交通码头2座、三级渔港码头4个,环岛水泥硬化公路总长28公里,实现了全线闭合。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
嵛山岛旅游资源丰富,山、湖、草、海、岛景观在此浓缩,风光奇特秀美,素有“南国天山”、“海上天湖”、“东海明珠”之美誉,为“福建省生态乡镇”。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屿”之一,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
姥
山
镇
关于镇名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宋代在长溪海域中,有岛称縻屿,因长有榛树而得名;另一说:明万历《福宁州志》载“吾州有秦屿,为秦人避乱之所居也”。位于福鼎市南部,晴川湾入口处,太姥山之东南麓。东南濒临东海,西邻磻溪镇,西北接白琳镇,东北界店下镇,南接硖门畲族乡。年,辖5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5.55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并有畲、回、侗、壮、黎、仫佬等6个少数民族。
古时,秦屿属温麻县,元至清朝初期,归福宁州长溪县劝儒乡望海里十都,乾隆四年(年)福鼎置县,划入福鼎县七都。乾隆三十一年(年)徙灌口巡检司驻此,始设秦屿巡检司。民国初为秦屿区;民国29年(年)设秦屿镇。年6月复为秦屿区;年8月成立秦屿公社;年6月恢复秦屿区;年9月设秦屿公社;年8月改为秦屿区;年复称秦屿镇。年3月21日经省政府批复秦屿镇更名为太姥山镇,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
点镇。
秦屿为沿海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溪流纵横,主要有吉溪和洋里溪两大水系。海岸绵长、岛屿星布,自古以来的贸易途径主要是水路海运。海域面积43平方公里,海岸线40多公里。距福鼎市区25公里,省道沙吕线、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穿境而过,辖区内设立太姥山高速互通口、太姥山县级火车站;紧邻沙埕港和龙安码头,近通沙埕、三沙,远出东海直到外海。境内土地丰沃,森林覆盖率达到68%,是福鼎主粮区之一,耕地面积亩。农业经济主要有海鸥水产、海川食品、绿鑫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红豆杉、弹涂鱼、紫菜和茶叶等特色种养殖业。工业经济主要有水井头工业集中区、文渡工业园区,已落成投产企业58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0.5亿元。
太姥山镇文化结构多元,艺术文风源远流长。太姥娘娘文化、畲族文化、渔家文化、穆斯林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民间传统社戏有闽剧、木偶戏、布袋戏等,民俗文化有台阁、鱼灯、狮灯、老婆船、踏高跷等;省、市级历史文化遗产62处;有藤牌舞、太姥娘娘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医院是宁德市唯一一所甲级乡镇卫生院。秦屿,人杰地灵。明朝抗倭英雄程伯简,清朝浙江定海总兵、抗英民族英雄张朝发皆生长于此;宋代理学家朱熹、郑樵,民族英雄戚继光、国民党爱国将领萨镇冰,近代叶飞、范式人、曾志等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活动轨迹。
太姥山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和天然浴场牛郎岗海滨度假区;唐灵峰古刹、明嘉庆潋城抗倭古堡、南宋朱熹讲学石湖书院、清定海保卫战爱国将领张朝发墓等文物古迹众多。境内的太姥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都”、“山海大观”、“道仙佛地”之美称。汉武帝时,派东方朔巡视名山,太姥山被册封为天下36名山之首。景区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观赏面积平方公里,以石奇、洞异、峰险、雾幻“四绝”闻名遐迩,年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
白
琳
镇
史载,唐乾符年间(年~年)有白水郎族名陈逢者,号白水仙,迁居于此,得名白林,后雅化为白琳,又称后岐。宋、元、明、清白琳一直为驿铺之地。位于福鼎中部太姥山西北麓,背山临海,东邻店下镇,东南与秦屿镇毗连,西界柘荣县,西南与磻溪镇接壤,北与点头镇相邻。年,下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3.96万人。
白琳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遥香里二十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五都。清末废都为区,民国元年沿清末制,为白琳区,民国29年(年)更名为琳江镇,民国35年(年)为玉琳乡,民国38年(年)玉琳乡属点头区。年6月设白琳区;年8月,成立白琳人民公社;年6月恢复为白琳区;年7月,改为白琳人民公社;年复为白琳区;年改称白琳镇。
白琳镇境内有百步溪、康山溪、翠郊溪三溪。主溪百步溪发源于管阳的王府山南麓,流经翁溪、叶莒、车洋、白琳,汇入沙埕港,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溪流长26.1公里。
白琳镇是全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蕴藏丰富的玄武岩、钾长花岗岩、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其中被称为“福鼎黑”的玄武岩储量达万立方米,可开采量达万立方米,玄武岩产品有石板材、茶具、石雕及异型材等工艺品,远销香港、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优质高岭土矿总储量达80万吨。有可开发兴建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潮汐电站的八尺门天然良澳。
白琳是福建省著名茶区,茶叶是白琳镇农业经济的支撑,“白琳功夫茶”为福建红茶“三大功夫”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国际市场上颇享盛誉。境内名胜有晋代的天王寺,明永乐九年(年)建造的三福寺双塔,清代的肖氏古墓、洋里吴氏大厝。吴氏大厝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建筑规模宏大,其窗花工艺精巧别致,稀世罕见。
贯
岭
镇
贯岭溪发源于闽浙分水岭分水关,贯乡南而入乌溪,集镇因溪而得名“贯岭”。又因在岭之半,亦称“半岭”。位于福鼎北部,为福建省北大门,距福鼎市区12公里。北与浙江泰顺交界,东南与浙江苍南相接,西邻叠石,南连山前、桐山。年,辖12个村委会,总面积7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53万人。居民大部分通用闽南方言,靠近桐山、桐城的部分村落使用桐山方言。
贯岭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廉江里十八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八都,民国初属桐山区,民国29年(年)贯岭村与透埕村合并设乡,更名秀岭乡,民国35年(年)改为贯岭乡。年属南溪区,年属桐山区,年成立贯岭区,年1月并入桐山区,年8月设贯岭人民公社,年4月又并入桐山人民公社,年属桐山区,年8月属桐山人民公社,年7月复为贯岭人民公社,年改为贯岭区,年改称贯岭乡,年12月撤乡设镇。
贯岭地处闽浙交通要冲,屡为战场与屯兵之地。境内交通便利,温福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国道、浙江58线省道、普玉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耕地面积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福鼎槟榔芋、黄栀子、有机茶等。黄栀子是贯岭镇近几年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全镇种植面积亩,产量吨。境内建有垃圾中转站、垃圾焖烧炉、污水处理厂、邮政支局、电信服务网点、新农村客运站等公共社会服务设施;有工业企业集中区,园区内企业以汽摩配产业、环保型的纺织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6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7.02亿元。
贯岭旅游资源主要有省级文物保护点分水关古城墙、碉堡、临水夫人宫、大兵墓、“宋朝王小回墓”、“新时器旧址”等,军营村的禅关寺、溪底村的矴步、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等景点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店
下
镇
原名玉屿,因处象山之麓,故别称象山。旧时在亥窑村岭东官道边,分水岔门上建有岭店亭,亭旁开有小店,一条岭逶迤直下至海边。来往行客习惯将后来在小店下方围海造田筑堡之地称为“店下”。位于福鼎东南部,东北与龙安开发区相连,东南接沙埕镇,西北界白琳镇,南与嵛山镇隔海相望,西南连秦屿镇。年,下辖象山居委会和16个村委会,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人。
店下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二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四都,清末废都为区,民国初沿清末建制,为店下区。民国29年(年)设店下镇,民国35年(年)改称店下乡,年6月属秦屿区。年6月店下为第六区,年5月改为第四区,年8月成立店下人民公社,年6月改为店下区,年8月又改设店下人民公社,年又改为店下区,年7月改称店下乡,年12月改为店下镇。
境内由丘陵山地和沿海滩涂垦区地组成,三面环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平均有3至5个台风影响该镇。店下溪自西向东流经店下镇和龙安开发区,经杨岐水闸流入沙埕港,全流域面积61.24平方公里。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沿边经过,省道沙吕线纵贯全镇,杨岐至太姥山、八尺门至杨岐两条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店下是福鼎市农业大镇,耕地面积3.24万亩,海域面积3.5万亩,素有“福鼎米粮仓”之称,年,种植蚕豌豆面积1亩,成为该镇新兴的特色农产品,紫菜养殖养殖面积达亩,是福鼎市主要的紫菜养殖基地。工业以船舶修造、机械配件、食品加工为主,紫菜、茶叶及其它农产品加工为辅,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86亿元。
店下镇旅游资源丰富,洋中村的马栏山,系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存有大量石斧、石刀等古越石器。有唐朝的咸通实心石塔,唐乾符年间建成的古刹多个。筼筜村是福鼎革命的策源地,有多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红色旧址。更存有珍稀的千年古樟树、红豆衫、古榕树群和野兰花、油茶树等名贵植物种群。沿海有海蚀地貌、沙滩、礁石、礁洞、海滨游泳场等景区。
管
阳
镇
相传古时有许多鹳鸟栖息于此,得名鹳洋,又因“鹳”与“管”谐音,故称为管洋,民国时把“洋”改为“阳”,即名管阳。位于福鼎市西北部,闽浙边界福鼎、柘荣、泰顺三县市交汇点,东邻桐城街道,西北界浙江泰顺县,南与点头和柘荣县相接,东北与叠石乡毗连。年,辖27个村委会,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4.58万人。
管阳元至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遥香里二十三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十六都,民国初为管阳区。民国38年(年)6月属点头区,年6月复管阳区,年8月成立管阳人民公社,年6月复管阳区,年8月又成立管阳人民公社,年复为管阳区,年改为管阳乡,年2月由乡改镇。
管阳镇地处高山地带,境内溪流密布,落差明显,水能利用率高。建成溪头、七蒲、溪南、亭边、章峰等大小水电站15个,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万千瓦时。犁头峙矿山拥有雪花青、木纹红等多个品种的矿石。拥有茶园面积2万亩,有茶叶精深加工企业5家,建有全国生态白茶示范基地。境内已有规模企业数家,福鼎市南阳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为福建省名牌产品。管阳边贸经济活跃,西阳村每月逢“二”的赶墟日,盛况空前,为边界区域贸易集市。管阳交通便捷,国道穿境而过,总里程21公里的管沈线标准三级公路联接闽浙两省。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9亿元。
境内有诸多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雁溪被列为“海西之美十佳景点”之一。主要古迹有金钗溪的朱氏宗祠、朱熹龙头牌、金朱桥,广化的陈桷墓,省历史文化名村--江南孔裔第一村西昆村和孔家庙。
佳
阳
乡
佳阳原是前岐镇一部份,俗称王家洋,年改为佳阳。年1月从前岐镇析出设立,9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改设佳阳畲族乡。位于福鼎东部,北与浙江矾山相连,南隔沙埕港与白琳、店下相望,东邻沙埕镇与浙江省岱岭乡交界,西与前岐镇接壤。年,辖12个村委会,总面积73.13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人,畲、回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
佳阳属丘陵山地,有大小山峰30多座,最高的天湖山海拔米。主要河流有佳阳溪、龙头湾溪、双华溪等,均汇入沙埕港。境内交通便利,县道以及拟建设的沈海高速复线穿境而过,12个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耕地面积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有机茶。佳阳海水养殖业发达,有网箱面积亩,养殖产量吨。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
佳阳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福鼎市畲族文化馆、周山革命陈列馆、中共鼎平县委旧址纪念碑亭、周建生烈士旧居、鼎平县委旧址、明清古戏台、周氏宗祠、天湖山、西坑原生态古村落、千年古树群、御赐牡丹园等,周山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龙
安
龙安开发区前身为店下镇杨岐垦区,年杨岐海堤堵口成功,年1月经福鼎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龙安开发区,年6月被宁德地区行署列为地区级开发区,授予正科级行政管理权限。
叠
石
乡
原属福宁州劝儒乡廉江里十八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八都。民国时属南溪乡。民国38年6月福鼎解放初设南溪区,同年11月改为库口区,年5月库口区改为贯岭区,年8月分属南溪、库口人民公社,年4月并入桐山人民公社,年7月从桐山公社划出叠石、楼下等13个生产大队,成立南溪人民公社,1年迁址叠石村,更名玉石公社,年12月复为叠石公社,年改为叠石区,年改称叠石乡。5个称呼:南溪人民公社、玉石公社、叠石公社、叠石区、叠石乡。
硖
门
乡
初属福宁州劝儒乡望海里八都,福鼎置县后为福鼎县十一都。民国初为硖门区,民国29年(年)成立硖门镇,民国35年改称硖门乡。福鼎解放后,初属秦屿区,年8月成立硖门人民公社,年6月设硖门区,年8月又成立硖门人民公社,年为硖门区,年为硖门乡,年改为硖门畲族乡。5个称呼:硖门区、硖门镇、硖门乡、硖门人民公社、硖门畲族乡。
以上是视哥总结的福鼎
各乡镇起源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欢迎留言
说不定有惊喜
—END—
「福鼎人的世界慢慢读懂」
戳下面写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gr/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