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韵华有灵气,白茶隽永自芬芳。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为福建所特有,主产于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因其采用传统制作工艺,且不炒不揉,芽叶连枝,形态自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清、润、和、养的内含属性。作为福建白茶的领航者,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茶福建公司”)自年2月成立以来,历经73年沉淀,如一片时光轻抚下的白茶饼,散发出愈加悠远的陈香与迷人的魅力。
以茶之名、传承经典
破茧成“蝶”写传奇
“中茶福建公司的白茶经营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福建白茶经营历史”。计划经济年代,茶叶实行国营、集体、个体按茶类比例收购。年之前,白茶均由私商生产与销售。年,白茶毛茶产量为担,但出口为零。年2月,中国茶业福州分公司(中茶福建公司前身)紧随新中国的成立在福州吉庇巷32号诞生,成为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白茶经营史录》、《中国白茶史(-)》此后,中茶福建先后组织收购协商委员会,每年下达白茶生产计划并定点生产,并包揽采购、销售。在闽东、闽北茶区建茶厂或设立定点茶厂统一管辖茶叶收购、加工、运销、调拨业务,即收购毛茶,调拨给茶厂加工精制,然后按出口任务由茶厂将精制茶装箱后运往福州口岸出口。这种产销结合的做法,大大促进了白茶的生产和出口。年起,中茶福建采取稳价多销政策,待新茶上市之后,根据新茶品质及产量再适当调整,确保价格总体趋稳。年,在福鼎、福安产区大量培植优良大白茶品种,提高了高等级茶比例,进一步提高了白茶出口的平均价格。至年,中茶福建毛茶收购贯彻“对样评茶、按质论价、好茶好价、次茶次价”价格政策,从干湿两个层面进行评定,并整理了福建白茶概况,就白茶的种类和历史、产地和产量、采摘标准、加工工序、审评、出口贸易等等一一进行阐述说明。守正创新、共促共进
国内国外齐发展
白茶加工工艺看似简单,但受生产季节气候条件、加工场所等限制,其产量一度不能满足主销的香港市场需求。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在中茶福建技术员指导下,年福鼎白琳茶厂创制了新品类“新白茶”,并在此基础上,于年主导实施创制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所出白茶条索紧结,汤色加深,浓度加强,深受香港茶楼、酒楼消费者喜爱。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对白茶加工工艺进行的技术创新,不仅丰富了白茶品类,也为进一步扩大白茶消费群体、拓展白茶销售市场奠定了基础。新工艺白茶先是“飞”入港人的茶杯,后又漂洋过海,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智利、秘鲁等国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实现了白茶出口的首次突破。-年间,福建白茶出口量实现翻番增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年9月,中茶福建的“蝴蝶牌”商标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指定为出口茉莉花茶专用商标,并批准中茶福建公司专用。年10月,“蝴蝶牌”商标扩展到白茶等所有茶类产品。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茶叶流通体制和市场开放。由于白茶市场的特殊性,其出口始终依托专业公司。在六大茶类中,唯白茶为福建特有茶类,所以中国白茶出口仍然以福建省为主,由中茶福建公司在福州口岸运营。摘自中茶福建公司经营史录二册(年-年)在国内,随着白茶健康功效研究的深入,白茶被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所青睐,加上收藏属性的加持,白茶成为消费和投资新宠。在此背景下,中茶福建年相继推出了老白茶、老白茶、启航老白茶、典藏老白茶和老树白茶等不同年限白茶原料制成的白茶饼,白茶的复兴之旅正式扬帆启航。年中茶蝴蝶推出第一块生肖饼——“马到成功”白茶饼,随后又陆续推出“梦蝶飞扬”“灵猴献瑞”“雄鸡一唱天下白”“笑嗷江湖”“天蓬槚道”“子鼠开天”“牛转乾坤”“虎啸津生”“玉兔仙生”等生肖系列白茶饼。同时,公司致力恢复和挖掘白茶传统技艺,不仅恢复了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首创的新工艺白茶,而且还恢复了水仙白、贡眉、寿眉等正源工艺、正源产地、正源品种的白茶产品,还推出了符合现代时尚便携消费需求的巧克力状白茶产品“巧白金”等系列产品。进入新世纪后,中茶福建公司科学规划、全力推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构建品牌核心,致力于将中茶蝴蝶品牌打造成为行业标杆,引领白茶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年至今,公司白茶销售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连年增长,渠道建设也已覆盖到全国。也正是由于中茶福建经营白茶的历史、规模和突出贡献,年8月,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专项设立并授予中茶福建“中国白茶发展特殊贡献奖”,年7月,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授牌“白茶行业领军品牌”,品牌荣誉成果赫赫。“中国白茶发展特殊贡献奖”
“中国白茶产业创新十强企业”
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势起而不可落。未来,中茶福建公司还将继续以“奉献安全、自然、健康、营养、美味的茶产品”为己任,致力于白茶的生产、推广、加工、研发、研究、管理及国内外贸易,为消费者奉献更多高性价比的白茶产品!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zz/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