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粒五妹中秋福鼎游记小吃篇~~
福鼎
始于汉初历经千年
鱼米富饶风景秀丽
位于福建东北部
接壤浙江温州
作为闽越文化发源地之一
接壤浙江温州
优秀市民陈SIR昵称家乡为“闽浙边界的小上海”
福鼎
第一次这么近地靠近你
带着陌生
带着新奇
带着惊喜
走的时候带走了相片留下了回忆
贯穿全城的桐山溪
涓涓母亲河静静流淌
宛如福鼎妹纸温婉的性格
白皙透亮的皮肤源自好山好水的滋养
福鼎妹纸皮肤白美这点闻名遐迩
返程恨不得扛回几吨福鼎的好水
怕是先天不足
调养已然晚矣
「想要的生活有一百种
说走就走也许是尚且青春最任性的一种」
中秋不回家团圆
一个人出发
背着书包带上相机
一路上看完一本书
远不及Molly
缺一个Solo
只身寻找路的尽头未知的宝藏
出发吧
不需要天堂的模样
只需要眼前风景如画
虽孤独又乐观
但不乏小伙伴
顺利到达福鼎
成功会师当地资深吃货陈小姐
有了正宗福鼎人的加持和引导
深入街头巷尾才分外有意义GO~
☆搜城美食第一站:
巽城福鼎店下镇村名(巽音同“训”)
肉燕之于福州似乎更出名
五妹曾经流连三坊七巷大排长龙为了吃一口同利肉燕
而福鼎爱家乡人士纷纷表示
让五妹吃过福鼎肉燕,再下结论
赏味:
燕皮脆又有嚼劲
燕肉和燕皮一起翻滚于唇齿间
喝上一口加上小黄椒和醋后略带酸辣的汤
再捞起几缕柔软的紫菜
不知不觉已经吃完一碗
早已忘记同利肉燕
PS:
小黄椒
这个小淘气
在接下来的集中福鼎小吃中几乎无孔不入
☆搜城美食第二站:
赏味:
福鼎人爱甜
卤味的火候很重要
烤火过的肉不老不硬
烤肉的香味沁入骨头
下酒菜必备首选
☆搜城美食第三站:
福鼎很多小吃店
真心“昼伏夜出”才吃得到
深夜包馄饨的老板娘
乐于出镜且热情介绍给点个赞
热腾腾的馄饨
福鼎人也叫“扁肉”、“扁食”
大家发现了,福鼎人喜欢紫菜!紫菜!紫菜!有木有……
赏味:
馄饨皮不同于肉燕皮
松软滑溜入口即化
纯手工槌打的不加粉的纯肉馅儿
加了经典小黄椒和醋之后酸辣的汤头
实为深夜容易消化最佳夜宵NO.1
☆搜城美食第四站:
深夜饱肚夜宵之余
能再喝上一杯冰凉杏仁豆腐
简直就是天堂
让五妹瞬间想起了家乡的人间美味“四果汤”
百科下↓↓↓
〖杏仁豆腐
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
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
因形似豆腐而得名〗
深夜冒雨驱车造访这家据说开了20几年历史悠久的冷饮店
「DUDU嘟嘟冷热饮」
为了喝一杯传说中的”杏仁豆腐”
已然忘记了下雨的深夜带来的泥泞潮湿
杏仁豆腐出场↓↓↓
营业20几年的立足之本
我想是多样化经营模式外加勤劳致富劳动原则
各种”粥”和”甜品”
据说是陈小姐读小学时期的必备早餐标配!
↑冰柜里
白白的就是“杏仁豆腐”
黑黑的是“仙草”
红红的是“西瓜”
黄黄的是“黄桃”“琵琶”
任君挑选组合,一杯均价10元
☆搜城美食第五站:
各位看官
别以为五妹吃完杏仁豆腐就要去睡觉了
胃动力小马达根本停不下来
福鼎牛肉丸
请抛弃脑海中圆圆丸子的形象
它,就是肉团团
跟“虾滑”“鱼滑”的手法很像,一点点拨入沸水中成团煮熟捞起
夜晚的福鼎人喜欢夜宵
夜宵的福鼎人喜欢闲聊
买几样小菜,叫上三五好友,扛上一箱啤酒
吃夜宵的福鼎市民聊的不是寂寞
而是国家大事!政界新闻!历史回望!
听得五妹惊呆了有木有。
不过,五妹是来吃牛肉丸的↓↓↓
前面各种提到的小黄椒
阿古老板下手太狠
汤里辣的太给力了
眼泪直流
有眼力的亲们发现了吗?
紫菜不见了!
原来牛肉丸和紫菜不是好盆友。
☆搜城美食第六站:
大米作为中国餐桌的必备主食
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各种变身
粿(音同“果”)
福鼎的粿,不白、微黄、无味
可以干吃、煎炸、煮汤
↑↑↑无味的粿需要酱料的滋润才能熠熠生辉,酱料一般为小黄椒和醋
☆搜城美食第七站:
煮汤叫水粿
加上暗黑的猪头肉和各种猪内脏
绝逼的重口味早餐
藏于小巷子里的百年膜拜
带着未散的睡意抿上一口汤
一个激灵瞬间唤醒味觉
看我端起相机
走过来洒下一把葱花和小黄椒的胖胖老板娘
听说您曾经是个“美高瘦”
为了弘扬小吃和家族振兴
您牺牲了身材
贡献了美味
福鼎人能吃辣
辣的干
辣的实在
辣的还带着甜酸
☆搜城美食第八站:
福鼎地处特殊的闽浙交界
深受温州影响之大之深之广
从小小酸奶店便可见一斑
这家来自温州的品牌酸奶
秒杀五妹念念不忘的老北京胡同酸奶
浓稠爽口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五妹恨不得把整家店搬回来
鲜奶很赞
小蛋糕也做的很好吃
作为爬太姥山的干粮再合适不过了
☆搜城美食第九站:
福鼎肉片和沙县扁食一样
成了“地标式小吃”
这家位于工人俱乐部旁边
当地人熟知的无店名肉片店
如今挂了新招牌
想必是为了在同业竞争下更为有力
只是
这招牌和电线杆很不默契
左右两个角度才能把名字拍清楚
老板那犀利的小眼神儿
怕怕……
福鼎的肉片
不是片而是团团
剁碎的肉被捞起一小搓
一点一点被刮进高汤里煮熟
老板动作的熟练程度可以参考“刀削面”的速度
赏味:
看似清汤寡水的一碗肉团团
外加两颗燕丸
也无纠缠的紫菜也无淘气的小黄椒
这碗密密麻麻的肉片如何能扛起福鼎小吃这面大旗!?
各位看官吃过便知。
加了“芫荽”香菜更美丽
福鼎人的餐桌
必备一碗肉片↑↑↑
福鼎人的点心
累了饿了嘴馋了
吃一碗肉片去(纯属偷拍、版权归范粒五妹所有)
前面提到的“巽城肉燕”
在这一局里败下阵来
这家肉燕的口感无论从馅儿还是燕皮的嚼劲
完胜!
跃居五妹最想再吃一碗小吃第一名↓↓↓
别小瞧这碗不起眼的肉燕
真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打皮,剁馅儿,到手工包煮
一代代传承下来凝聚成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搜城美食第十站:
说来也怪
福鼎很多小吃只能“昼伏夜出”才能吃到
这家煎包店的老板只在晚上营业
至于白天在干什么
忘记采访一下了
传统意义上的煎包只是单面煎
五妹吃过上海的“小杨生煎”也是赞不绝口
一对比这家双面煎包似乎后者更好吃
赏味:
吴记煎包的老板太舍得放油了
双面煎包看着就上火
煎包的皮酥脆又松软
里层面皮浸透肉汁略带微甜
包裹的肉馅儿鲜甜多汁
明知吃完会上火
深夜的福鼎街头
不管满手油腻
只顾满口说好吃
☆搜城美食第十一站:
大米
另一个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就是锅边糊
不管是福州的锅边还是闽南的锅边糊
做法都差不多
福鼎这家用柴火烧的锅边糊
不仅不加料而且便宜的吓一跳(2块钱一碗)
最重要的是只在晚上路边摊卖!
老板的身手绝对不是一朝夕能练就
这一勺米汤下去贴着锅边的厚薄程度
直接影响了锅边糊的口感
看似锅上一秒钟绝对深藏几年功↓↓↓
在我亲爱的陈小姐建议下
开启路边摊“煎包配锅边糊”模式
这简直就是feel倍儿爽↓↓↓
不加料的锅边糊低调了成了煎包的绿叶↑↑↑
☆搜城美食第十二站:
由于傲娇的老板大白天关门过中秋了
没有吃到传说中鼎鼎好吃的“大肠粉”
庆幸吃到了牛肉粉补偿了对粉的期待
依然是友好的福鼎老板
见我端着相机
主动挑起三千粉丝让我拍个够
这粉这线条看起来就筋道
福鼎小吃汤汤水水里头真心少不了小黄椒的身影
敢吃“芫荽”香菜
可以让老板多放
混合小黄椒的味道汤头真心美味
☆搜城美食第十三站:
隶属店下镇
和肉燕一样出名的炒米粉
也是店下镇的招牌小吃
城关人特地驱车前往店下镇只为吃一碗炒米粉
只加豆芽的米粉炒起来会好吃吗?
为什么陈小姐家的陈SIR如此念念不忘?
带着诸多疑问走进了这家人满为患的炒米粉店
翻炒米粉绝对是个体力活
希望阿姨们的汗水不要滴下粉
就算有
那就当洒了一把劳动人民的汗水,咸的!
店内座无虚席
热腾腾的炒米粉外加一口猪血汤
感觉到胃里似乎有种高兴的情绪
“老板,再打包两份”
带回去给陈SIR当午饭!
☆搜城美食第十四站:
每到春节
福鼎当季最好吃的芋头
槟榔芋
入油炸熟后迅速裹上白糖凝结成霜
故而得名挂霜
虽说现在不是芋头最佳口感季节
但是尝一尝挂霜芋
也不枉此行
☆搜城美食第十五站:
也叫润饼
闽南地区甚多
但是
福鼎的薄饼只包豆芽
只有豆芽
真的没骗你
由于行程太赶没有吃到陈小姐家大姨自制爱心薄饼
只能路边摊买来应急
留点遗憾才更有期待下次的相会
炒米粉只有豆芽也能那么好吃
只有豆芽的薄饼也可以很好吃
前提是请趁热
☆搜城美食第十六站:
吃到如今
对福鼎小吃的掌握
便知
跟片有关的其实都是团团
选自最新鲜的鱼肉剁碎煮汤
依然是酸辣小黄椒的味道
偶尔还会吃到小碎鱼骨
好吃的前提必须保证鱼肉的新鲜
☆搜城美食第十七站:
中秋
清晨的菜市场
摆满各种圆盘似的月饼
看着很像新疆的“馕”
忍不住买了一个
PS:
五妹带回来的福鼎圆盘月饼分给同事们吃后感是
“肉饼,很香味道不错,里头竟然包蛋黄”↑↑↑
☆搜城美食终点站:
值此中秋佳节欢聚团圆的日子
必不可少的围桌聚餐
少不了的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福鼎人家都藏着个大厨师
海鲜大餐和传统的粿、肉燕和卤鸭翅
还有小黄椒醋酱料
既是家庭聚餐也可以招待宾客
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是中国传统式幸福。
饭后再来一碗缤纷的酒酿丸子↓↓↓
五妹作为紫薯控
这碗酒酿丸子
表示很喜欢↑↑↑
感谢活着的每一天
也许你望着窗前
也许你走在屋檐
但因为有了遇见
一切变得分外耀眼
有生之年
用我的眼
记录一切美好的呈现
再见福鼎
再见太姥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xw/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