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记者
田雄
责编
李旭
通讯员
王整
正文共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年9月,“宁波海事法院霞关港诉调服务点”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浙闽海上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简称浙闽海上联调中心)挂牌设立,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法》于9月1日实施后,首家入驻该联调中心的司法机构,也是该联调中心自成立以来入驻的第6家调解机构。
记者了解到,浙闽海域交界地平均每年因渔船碰撞、搁浅、触礁、触碰、火灾、风灾、浪损、沉没等原因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劳资纠纷的海上案件颇多。由于跨省管理和赔偿标准差异等问题,海上纠纷处置难、化解难、执行难突出,成为两地维护海上交通安全的隐患。
年7月,浙江苍南、福建福鼎两地政法、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为了畅通地域梗阻,在苍南“跨界”成立了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共同探索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打造跨省海上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动协作机制。
在该联调中心的带动下,两省边界还形成了多个便民利民联防联调工作机制。福建省福鼎市法学会会员单位及会员积极参与其中,为改善边界人文环境、造福边界群众,以及依法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海上渔业生产及交通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浙闽联合,多方联动
“根据我们调查,这类渔网的市场价约1万元……”年4月的一天,苍南县霞关镇“船老大调解室”负责人陈体军参加了一场特别的“云调解”。他拿出调查表格,给视频另一头的福建籍船主老黄看。而此时老黄在数百公里外的浙苍渔加大型加工船上。船上设立的“海上流动调解室”不久前配备了远程“云调解”系统,实现了浙闽海陆远程联动。
老黄所涉的纠纷是典型的海上“小摩擦”。“整个调解过程只花了1个多小时。”陈体军说,“加工船跟随渔船航行,纠纷在哪,调解室就会‘流动’到哪。”
“海上流动调解室”是浙闽海上联调中心为方便作业中的渔民就近就地化解纠纷而特别设立。陈体军同时是该联调中心办公室主任、首席调解员。而该联调中心主任由苍南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德听担任。
地处浙闽省际交界的温州苍南县霞关镇、沿浦镇与福鼎市沙埕镇、前岐镇共享一片作业海域,四镇共有渔船多艘,海水养殖面积3.2万多亩,渔民3.1万人。两省渔船在同一海域捕捞生产及避风时,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由于纠纷主体双方分属于不同省籍管辖,双方风俗民情亦不相同,赔偿标准差异大,海上纠纷情况复杂、证据固定难,化解难度大,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在陈体军看来,要想彻底解决好这些难题,浙闽联手打造联防联调联动的协作机制是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应运而生。在该中心办公室旁边,是霞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陈体军调解工作室”。“过去的调解工作多集中在岸上,把当事双方叫到办公室来解决,这样的话对于渔民来说要暂停捕捞作业,一来一回一般要三四天,不划算。”陈体军说,“在大型加工船上设立‘海上流动调解室’,把矛盾纠纷调处延伸到两省共享的海域上,方便渔民少跑腿就地解决纠纷。”
记者获悉,该联调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各部门或机构联合,快速化解渔民“小摩擦”以及重特大矛盾纠纷案件,至今已成功化解大小案件多件,其中重特大案件20多件,疑难复杂案件多件,简易案件多件,涉案资金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今天3月,该联调中心上线了“云调解”视频会议系统。7月底,在海上流动调解室(浙苍渔加大型加工船)、律师调解室(浙江塘河律师事务所)设立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上,又分别在法官咨询室(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司法鉴定咨询室(温州天正司法鉴定所)、闽浙边界海上综治中心(福鼎市沙埕镇)新增了三个视频终端,完成了“云调解”视频会议系统迭代升级改造,将线下司法鉴定咨询、律师咨询、法官咨询、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法律服务业务全部进行整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为浙闽边界渔民提供1对N的线上可视化、专业化、多元化“一站式”数字公共法律服务,并且视频连线全程录音录像留痕取证,开创了“多端同步连线,海陆远程联调”的新时代跨省际矛盾纠纷联调新模式,有力维护了浙闽边界渔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浙闽海域的交通安全。
“面对两地渔民的纠纷矛盾,多方连线协同进行调解,提高了化解的成功率和效率,当事人无需跑律所、司法鉴定所、法院,不用花一分钱,不用花太多时间,问题一次性解决。”陈体军说。
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
“当出现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闽浙两省渔民间的纠纷时,我们就通过视频连线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开启在线‘云调解’,多方联动,及时、就地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减少渔民海上作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福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永忠这样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鼎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福鼎市法学会会员单位及会员积极参与其中,化解调处了多起涉闽浙两地渔民的海上矛盾纠纷典型案件。
年12月,沙埕镇渔民姚某某在霞关镇潘某的渔船上打工作业时,不慎致左髌骨粉碎性骨折,出院后医生建议休养1年。事故发生后双方多次协商仍在赔偿金上无法达成一致。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受理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并指派两地调解员分别深入到姚某某、潘某家中了解情况,提出调解建议。福鼎市法学会会员单位沙埕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姚某的实际康复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并进行了双向沟通。经过两地共同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矛盾得到化解。
年2月6日下午,沙埕镇渔民梁某喜的丈夫洪某宝受雇于苍南人林某站,在林某站的渔船上作业时,洪某宝不幸被起重机的网绳绞入,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就洪某宝人身死亡赔偿一事产生纠纷。梁某喜向沙埕镇司法所申请调解,因赔偿金额谈不拢僵持不下。随后,沙埕镇司法所及时联系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调解专家库,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联席会议由浙闽两地选派的优秀调解员参加,同时吸纳法学会会员、村干部、船主、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在浙闽两地共同努力下,事发4天后双方就达成一致。因涉及款项总额较大,当天无法全部兑现,需延时分期兑付,后应当事人要求,请来了苍南县法院马站法庭的法官,现场为该人民调解协议办理了司法确认手续,让双方当事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记者注意到,福鼎市法学会不仅组织会员单位及会员积极参与浙闽海上联调中心的调解工作,还积极将法律服务送到渔民身边,送到海上,如在福鼎沙埕湾海域创新设立“中国法学会会员海上工作室”,法学会会员走上渔排,为渔民开展面对面的法律服务。
“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两地渔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还结合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向渔民释法,教会他们用法律手段和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让他们对法律心存敬畏,切实预防纠纷矛盾的产生以及可能引发的违法犯罪。”福鼎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开少说。
不断创新“海上枫桥经验”
“我们将依托浙闽海上联调中心平台,继续完善‘多端同步连线、海陆远程联调’纠纷调处模式,推动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工作不断创新,从而造福两省沿海群众,维护浙闽海域和谐稳定。”陈体军向记者坦言。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浙闽联调中心工作模式及海上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动协作机制的启发下,福鼎市也创新探索了多个调处两省渔民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
年11月,福鼎与温州苍南、泰顺两县共同在沙埕镇设立闽浙边界海上综治中心。该中心坚持“宣传不分界线,防范不分界线,信息通报不讲时间,协作调处不讲条件”的“四不”共识,定期召开县(市)、乡(镇)两级毗邻地区联防联调联席会议,互相通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情况,交流好经验好做法。比如,边界群众通过该综治中心进入调解程序后可线上“下单”和线上预约,实时获得专业调解人员的指导和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实现了渔民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一次也不跑”,确保了边界矛盾纠纷应管尽管、管得及时、管得到位。该中心已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省、县边界资源纠纷多起。
依托闽浙联防联调联动协作机制,沙埕镇还组建了海上宣传监管队伍,开展海上日常巡逻。他们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宣传,通过大喇叭进行“海上流动式宣传”,同时借助闽浙边界海上综治中心的“说渔你听”和阅览室等功能,邀请相关团体或专业人士免费为渔工渔民举办海上作业培训以及开展平安教育,进一步提升渔民海上作业能力和平安生产意识。
福鼎市还在完成佳阳乡渔排升级改造工作后,继续创新“海上枫桥经验”服务平台,专门在养殖集中区的新型环保渔排上设点成立佳阳乡“海上社区多元纠纷调解中心”,形成海上平安宣传、矛盾纠纷调解、风险稳控、法律服务于一体的海上便民平台。
李永忠向记者表示,依托“闽浙边界海上综治中心”“海上社区多元纠纷调解中心”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法部门、海洋与渔业行业多元调解委员会和沿海各乡镇(街道)海上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发挥法学会会员的法律专业优势,福鼎正在向“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现场”的海上综合治理目标继续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ly/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