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福鼎市 >> 福鼎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福建宁德30多年的发展变迁滴水穿石久久

来源:福鼎市 时间:2023/5/15
手背有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28162.html

图为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福州5月30日电(记者徐德金吕巧琴)福建宁德市,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地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岛、穷”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宁德仅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村贫困户就达77.5万人,占当时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闽东人民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图为宁德福安市东山村畲族文化长廊。 王东明摄

“造福工程”开启新生活

临近晌午,江五全驾驶着他的渔船回到渔港码头,作为曾经的“连家船”渔民,从江上搬迁上岸居住已经20余年了,他仍不改到江海捕鱼的习惯。

江五全是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的村民。下岐村位于白马江南岸,过去,这里的船民常年生活在海上,生存条件艰苦。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当地政府组织常年漂泊水上的多户、多名“连家船”渔民搬迁上岸,这一“造福工程”使曾经是“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的连家船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

“搬迁上岸20多年,整个村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介绍,原来,渔民在船上只是单一的捕捞,搬上岸之后,从事商贸、服务、建筑、养殖等多元化行业。“村民的收入也有明显的增加,从原来的不足元(人民币),到现在的元。”

图为宁德蕉城区八斗畲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 王东明摄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也是“造福工程”的受益者,该村曾被列为宁德市市级地质灾害隐患村。年,东山村全村从荒山野岭搬迁到平原地带,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缪廷藩告诉记者,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元,村财收入超过10万元。

革命老区产业兴村

东山村畲汉杂居,畲汉团结,这与记者采访的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八斗村十分类似。

图为宁德坑头村峰峦叠嶂,苍天古树郁郁葱葱。 王东明摄

八斗村至今仍居山上,似挂半山腰,有公路盘山而上,全村户、人,一半以上为畲族。八斗村不仅是畲族村,还是革命老区村,现如今,八斗村靠山吃山,种植果、林、竹、茶,有脐橙多亩、茶园多亩、毛竹多亩,全村年产值多万元。

像宁德寿宁县的下党村、福鼎市的赤溪村一样,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八斗村走过一条闽东“摆脱贫困”的典型道路。八斗村党支部书记吴李清表示,将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里的果、茶销售,让村民增加收入。

图为黄振芳父子查看林场。 王东明摄

距离八斗村13公里远的坑头村,上个世纪30年代曾是闽东重要革命根据地,位于另一座山坳。驱车跃上葱茏,放眼望去,但见茶园滴翠,绿水如带,有如世外桃源。

自年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视),坑头村20年致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现已拥有亩茶园、9家茶叶加工厂和众多的销售队伍,去年茶叶年产值达多万元。

图为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赶海驿站”民宿颇具特色。 王东明摄

村民谢郑生感慨,没种茶前,靠着砍木头和养殖家禽,生活收入十分有限,过年了,身上连元都拿不出,如今生活变化太大了。

激活“绿色经济”

从蕉城区到周宁县,沿途群山连绵、桐花争艳。记者慕名来到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采访现年92岁高龄的黄振芳老人。

图为“赶海驿站”民宿老板蒋仁人在垂钓。 王东明摄

年开始,黄振芳率领家人筚路蓝缕、开垦荒山,办家庭林场,逐步走上致富路。《摆脱贫困》一书的开篇《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这样写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

在林权制度尚不明晰的背景下,黄振芳敢于走承包责任制之路,“弱鸟先飞”,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在短短几年间,黄振芳家庭共造林亩,成为当年闽东地区唯一一位福建省造林大户。

图为游客在宁德周宁县鲤鱼溪投喂鲤鱼。 王东明摄

踏遍青山人不老,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想要见他,精神矍铄的黄振芳老人便会在小儿子的陪同下从县城驱车来到林场,徜徉于林中小道,向客人说起当年往事。

后洋村“包村”干部、七步镇副镇长吴丽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黄振芳家庭林场对后洋村民起到引领作用,后洋村不仅掀起了造林热,同时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年,该村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不仅扶贫,更是扶志

八山一水一分地,当年,闽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想象。30多年来,党和政府倾力宁德的扶贫工作,不仅扶贫,更是扶志,努力破除思想上的“贫困意识”。宁德市社科联主席邱树添对记者说,“当时的这种贫困意识,包括‘等靠要’思想,其他地方也有,但宁德更严重。”

图为宁德周宁县鲤鱼溪两岸古民居林立。 王东明摄

闽东冲破了“贫困意识”的藩篱,“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林业、种植业、捕捞业、养殖业进而发展观光、民宿及全域旅游,产业越做越大。

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是一座离陆地20海里的渔业岛,曾经是对台小额贸易集散地。现在,旅游业发展在岛上方兴未艾。经营“赶海驿站”的蒋仁人以前从事海产加工,他看好岛上旅游业前景,转而搞起了民宿,还购置旅游快艇,组织海钓俱乐部,去年年收入万元。

周宁县政协副主席郑慧玫在向记者描述她的老家浦源村鲤鱼溪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溪流、锦鲤、鱼祭,民居、宗祠、习俗,茶居、音乐、诗歌。她说,闽东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积淀,涵养与开发这些资源,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生活水平的重要抉择。

扶真贫,真扶贫,矢志不渝几十年,宁德走出一条中国脱贫攻坚的典型之路。中共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对记者说,宁德市在30多年来“摆脱贫困”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产业优先、特色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扶志扶智、激发动力,大胆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协作、协调发展,党的领导、压实责任。

4年以来,宁德市累计选派名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名干部驻村蹲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在此次闽东之行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周宁县常源村、福安市东山村就遇到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中国当代乡村治理,持久恒永;而脱贫攻坚任务,是重要的观察点。

据了解,迄今为止,宁德市所有贫困县都摘掉了“帽子”,全市77.5万人实现脱贫,7.3万现行标准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实现全面脱贫。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经济大合唱”、抱“金娃娃”,探索闽东宁德的发展之路令人神往。(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zz/1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