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福鼎市 >> 福鼎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闽东第一座寺庙在哪你知道吗爱霞浦

来源:福鼎市 时间:2024/5/3
据《福建·宗教史》一书推测“东汉末至东吴期间,福建民间已有佛教徒活动。”而佛教传入闽东则是南北朝时的事。南齐年间(-年),佛教开始传入闽东沿海地区。南齐永明元年(年),域内首创建福斋,后迁建于福宁本州,更名大中寺(即后来的霞浦县建善寺)。粱大通元年(年),境内劝儒乡(今福鼎市)又创昭明院(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建,因名昭明院),后改昭明寺。梁大同二年(年),境内感德场(今蕉城区)又创第三座寺院——兴福寺。陈太建十四年(年),境内第四座寺院——清潭寺(今霞浦县)创建。同年,境内第五座寺院——广化寺(今福鼎市)创建。自南齐至隋,境内约建寺院10多座。入唐以后,佛教获得发展,进入兴盛时期。佛教寺院增加不少。尤其是闽王王审知主政福建期间,福宁州境内即新增寺院24座,其中,福宁本州10座,宁德10座,福安4座。为闽省之最。据有关资料统计,唐末,闽东(含今古田、屏南数字)境内的寺院增加到所。宋代,是境内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境内庵堂寺院增至所,有僧侣近万人。元统一中国后,推崇喇叭教,抑制其他宗教,境内佛教趋于衰落。在元代长达百年的统治时间里,全境仅增建9座庵堂寺院。明代,由于明祖太朱元璋崇佛,在元代衰落一时的闽东佛教重新兴盛。明洪武十九年(年),明朝廷在霞浦设僧正司署,管辖今福安、福鼎、宁德、寿宁、霞浦等地的佛教事务。延至建文朝,佛教仍获尊重。建文四年(年),由于发生“靖难事变”,建文帝出亡,燕王朱棣上台。由于当时佛教的主流——临济宗的寺院与僧人暗中支持建文帝,反对永乐帝。导致了朱棣及其手下锦衣卫对临济宗一脉的寺院与僧人展开秘密围剿。此举造成了佛教主流派禅宗的临济宗的突然衰微。尤其在闽东及其周边地区,几十座寺庙被烧毁,几千名僧人被惨杀。这是空前绝后的。此后,到明神宗万历朝,由于大政方针的变化,开始纠正不承认建文朝的做法,佛教开始复兴。在闽东表现尤甚。此期间,支提寺大迁法师被邀请入京讲法,大迁还山时,获皇上敕赐全藏佛经函和金冠、紫衣、黄杖、龙凤旗等物件,受到当地官民的钦敬。支提寺天恩法师亦被请到省城福州诸寺院讲经,许多闽籍文人、学者拜入寺院为俗家弟子。时,闽东境内的庵堂寺院也开始由沿海向山区发展。至明末,全境共增建庵堂寺院座。清雍正十二年(年),仍在霞浦建善寺设僧正司,管辖地域不变。清宣统时(-年),废府留县,改没僧会司。古田县在清代也曾设过僧会司,管辖其境内佛教事务。追根溯源,传入闽东并在闽东得以发展的各县(市、区)的佛教教派是南禅宗续衍的临济宗、曹洞宗。“临天下,曹一角”,在闽东也不例外。据福安、福鼎、霞浦、寿宁、柘荣、屏南6县市)的座寺院的调查资料,属于临济宗的寺院有座,占68.26%;属于曹洞宗的有座,占31.74%。而闽东临济宗衍派主要来自福州鼓山涌泉寺与浙江普陀山普济堂。来源:爱宁德来源来源来来源喜欢我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dingzx.com/fdsly/13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